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中央集权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自卑--赢政的童年密码
赢政出生的时候,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丑陋,远远超出常人的丑陋。据《史记》记载,他的形象是“虎口、日角、大目、隆鼻”。据现代研究者结合多种史料总结,他的形象是“鸡胸,长着一个起伏的马鞍鼻,有着细长形如马蜂的眼睛,正中眼珠子喷薄欲出,严重的气管炎导致嗓音嘶哑,听来如旷野中的豺狼声。”
一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童年,而更具体地说,来源于他在童年阶段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周围人对他的态度。赢政,如此丑陋的孩子自出生下来开始,就非常不受待见,包括他的父母都不喜欢也很漠视他,而其他人就更是厌恶这个丑陋的孩子。因此,尽管生在王室,赢政的幸福感反而要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差得多。特别是由于长期地被排斥、被漠视所带来的严重的自卑感更是时刻伴随着他,这种自卑感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二十二岁继承王位。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环境的影响、独特的家庭形态、父母教育方式及个人的独特体验等,许多孩子都有自卑感。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孩子始终要与自卑感战斗并力图战胜它,由此衍生出多种行为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以超乎常人的努力来达成超乎寻常的抱负,以此来克服或压制自己童年时期的自卑感。
赢政的自卑与超越
秦始皇赢政,是一个集巨大雄心与罕见暴戾于一身的人,而这种两面性格的形成,与他童年的经历大有关系。
雄心与暴戾,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是一个人实现自我抱负的信心壮志,后者是一个人发泄怨恨与怒气的冲动性格。但是,许多时候,两者却像亲密的兄弟一样,不仅相伴而生,而且脱胎于共同的童年心理基础------自卑。
赢政也是如此,他试图抓住各种重大的机会来实现人生价值,他开始热衷于通过强力手段来攻击和掠夺,他对于外部世界拥有无尽的征服与改造的热情,由此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秦始皇形象---雄心勃勃、坚强有力、傲慢武断、通过鲜血确立威严。
赢政的雄心反映在军事上是一贯的强硬、攻击、摧毁和占有,从来没有任何关于妥协或和平的想法。他充满了扩张与一统的雄心,先后动用几十万装备精良、杀力强大的秦军,经过无数次血腥的战役,先后灭掉了韩、赵、燕、魏、楚、齐,在广袤的疆土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秦朝。
在完成军事征服之后,赢政的雄才大略反映在对于一个几百年未有的集中统一的新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创新。
也许,这些能够在心理感受上强化一个人的驾驭感的事物,不仅能够使外人产生顶礼膜拜的臣服之感,也可以使赢政进一步将自己儿时的自卑进一步压制、化解。
由于出身、家境、相貌、身材、成绩等许多原因,都可能给一个孩子带来自卑感。多数人的选择是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一些表达自身力量感的行为的放大,来压制自身的自卑感。由此,“证明自己”是战胜自卑最常见的方法,如通过优秀的工作业绩,向外界证明自己行,向自己证明自己行,来克服隐藏的屈辱和压抑的自卑感。此类现象非常常见,例如一个被长期外强欺侮的民族普遍都会具有快速腾飞、振兴民族的意愿,以此来彻底摆脱由于落后弱小而形成的心理自卑。
自卑,是许多人童年时期都有的心理特点,非常普遍而影响深远。为了克服它,一个人可能雄心勃发,成就职场中了不起的一番事业。但也可能不愿意坦然面对,反而以各种异化的行为去强行压制,但这样的举动除了加剧恐惧,使自卑不断放大之外并无益处,反而会造就暴戾。这,不能不使我们始终保持警醒克制之心。
不管怎样,人都应积极的、正向的面对,通过实现理想的建设性行为来释放自卑感,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放大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雄心壮志。

(作者:陈正华 人才经营管理专家、心境领导力创始人、上海韬人特创始人、浙江财经大学MBA教授,www.talent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