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出自《金刚经》。
一、师说“善护念和善付嘱”
我们来看看祖师们如何注解“善护念和善付嘱”的。
智者《金刚般若经疏》:护念,叹意密;付嘱,叹口密。护念,即般若实道,如母能护念。付嘱,即方便权道,如父能教诏付嘱。
憨山《金刚决疑》:护念者。以佛出世本愿,只欲令一切众生与佛无异,人人成佛,方尽此心。但众生德薄垢重,心志怯弱,不能担荷。如婴儿一般。佛如慈母之护念婴儿,则无一息放下。种种周悉,调护爱念。故如保赤子,所谓护念。只欲一切众生直至成佛而后已,故曰付嘱。然不敢明言,但密密方便而将就之,故曰善。经云:我以无量无数方便,引导众生,欲令一切众生,皆悉到于一切智地。是谓护念付嘱。
藕益《金刚破空论》:能令根熟菩萨,见诸如来与其同行,得悟实相。名善护念。令根未熟菩萨,依此法律,正住增长,进趣实相。名善付嘱也。
二、“善护念”真了不起
《金刚经》上“善护念”三个字,鸠摩罗什不晓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译的。后来禅宗兴盛以后,有一位在家居士,学问很好,要注解《思益经》,去见南阳忠国师。
南阳忠国师说:好呀!你学问好,可以注经啊!说着就叫徒弟端碗清水,放七颗米在里头,再放一双筷子在碗上,然后问:你晓得我现在要干什么吗?居士说:师父,我不懂。
南阳忠国师说:好了,我的意思你都不懂,佛的意思你懂吗?你随便去翻译,随便去注解吗?很多人以为自己佛学搞好了,就开始写作了,可当研究鸠摩罗什的传记后,就知道他是一个到达悟道、成道的大菩萨境界的人,他当时翻译的“善护念”这三个字,真了不起。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三、浅析“善护念”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里的“善”不是善恶的善,是善待的善,有仁爱与淳厚之义。这句话我理解有这几层意思:
1、明白“善护念、善付嘱”的主体和客体。这句话里“善护念”的主体是如来,客体是菩萨。如来是老师,菩萨是学生。表面上看这样理解无可厚非。佛陀说这句话只是把他的意思放在了这一种关系上,在这一种既定的情形下便于须菩提理解而已。佛陀真正揭示的义趣可不仅仅这一种师生关系。其实它涵盖了“我”与有情世界的所有关系,诸如:父母-子女、长辈-晚辈、领导-下属、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高层自我-低层自我、我-财富等等等等。
2、为什么要“善护念”?《金刚金》全篇自始止终贯穿了“善护念”的思想。从开篇佛陀的日常起居说起,直到佛陀的最后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处处都是在“善护念” 。一个念起伴随着一次生灭,一个念起就是八万四千个烦恼。善护念,就是好好地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生活中面对纷纷扰扰的众生万相,面对自己与世界的各种关系,我们的心念往往以自我为出发点,带着强烈的个人意识(我知我见)来感知周围的一切。对自己有利的心生欢喜甚至产生无边的暇想,对自己不利的心生厌恶选择了逃避。佛陀要我们“善护念”不是叫我们只护念好的、有利的,不护念坏的、不利的。佛陀教育我们要“善护念”就是“如是”护念,这种“善”和“如是”就是没有分别、妄想、执著、我慢。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夫妻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报怨、父母对子女的恨铁不成钢、同事间挑剔对抗以及自我的情绪纠结等等,我们往往缺少的就是这种仁爱与接纳。
试问自己:当我们对周遭众生有所“求”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如佛陀的仁爱与淳厚之心呢?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出于满足自我的五蕴感觉呢,还是出于真心地爱对方、真心地成就对方?爱他,就是如他所示,这就是“善护念”; 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这就是“善护念”。 随时念心,如如不动,这就是“善护念”;关注当下,活在当下,这就是“善护念”。
3、怎样做才能“善护念”?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如来说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布施不是专指财布施,也不是单单指法布施,在这里只是一个动词,代表了所有的行为,思想以及念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而住是什么?本意是念头与念头之间的空档,把这个空档拉长后,就是不在两边也不在中间。起念依天魔,不起念依地魔。而“住”在这里的含义是因为着相而起的念头,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无念、无住、无相,是无分别。也不随意接过念头,更不妄加念头给别人,念头也是物。而我们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对工作、学习、对人、对事、对物的“依智不依识”,这才是真正的“善护念”。
四、经营管理更需领导者的“善护念”、“善付嘱”
建立共同信念是一个相当艰巨的工作。佛学的解释,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每个人在一分钟之内就转过了几十个念头,真可谓是“思绪纷飞”。可见,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一群人的信念。
须菩提在《金刚经》中就这样问过如来佛祖,他说,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若要追求成功的一生,应该怎样让他们恪守自己的行为规范?又该如何控制他们的妄念呢?佛祖就说了:“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佛祖的办法是六个字:“善护念”、“善付嘱”。
所谓“善护念”,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好好照应自己的心念,对于团队管理而言就是注意员工们的思想动态。在这个纷纷扰扰的社会中,员工们的信念常常会遭到功利主义的冲击。尤其是创业艰难时期,团队的成员会由于各种诱惑而跳槽,甚至团队也会为了一些短期的利益而改变初衷。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善护念”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管理工作。
要做到“善护念”非常不容易。在管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人力资源成本”,可是,这个成本很不好计算,因为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一个工作能力很差的员工,如果他心念专一,也能够创造出令人赞赏的绩效;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资深员工,如果他满脑子都是房子、票子、车子或者美女艳遇,恐怕就很难安心工作,也就谈不上什么效率。
所以,不仅要“善护念”,还要“善付嘱”。留心注意员工的思想动态,并且用合适的方法来规劝他们,以确保大家能够沿着团队的既定路线前进。
(作者:陈正华 人才经营管理专家、心境领导力创始人、上海韬人特创始人、浙江财经大学MBA教授,www.talent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