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大帝是“盛世英主”,他在乱世中立定乾坤,功勋卓越,创千秋伟业,成一代“康熙盛世”,必有出色的领袖人格,下面说三点。
一、智勇,康熙在他十六岁时便除掉了鳌拜。鳌拜满清第一勇士,当年曾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顺治帝逝世后被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但他后来日益猖獗,目无天子,少年康熙面对这样一个极具重量级的人物,康熙小小年纪凭着自己的智慧,除掉除了鳌拜,不得不让无数英雄为之折服。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康熙表现得勇敢、果断、沉着、机智,对整个事件出其不意,干净利落,部署周密,使鳌拜毫无防备,一举清除鳌拜及其同党。康熙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表现出一个满腹经纶的谋略家,一位博大胸怀、具有高明手段、仁爱态度的明君的风范。
二、沉稳,这是领袖人格中首当其推的一项重要品质,如此才可遇事不慌,稳定众心,把握大局。智擒鳌拜之后,康熙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削平三藩。三藩藩王势力过大,且割据一方,不受朝廷管制,挥霍无度,康熙认为天下的大权应该统一。故康熙在他20岁时力排众议,决意撤藩,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这割据一方的政权。当削藩令一下达时,三藩之一吴三桂马上起兵造反,很快便占领了几个省。与此同时,一些同三藩有密切关系的汉族将领也起兵响应,一些将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范围涉及到大半个中国。吴三桂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身经百战,想当年山海关的那关宁铁骑,那可是强盛一时。而此时的康熙却从未经历过一场战争,当时形形势,十分险恶。身处这种危局的情况下,康熙表现的异常镇定。康熙坚持以攻打首犯吴三桂为主,辅以诱导劝降和赦免罪行的方法对其他各叛军进行瓦解,并力图打击三藩,避免三方主力互助,于康熙二十年十月,攻占昆明城,历时三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从此维护了皇权的稳定。
三、大局观,通俗的说就是凡事长远考虑和通盘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看待问题。周培公虽剿灭叛军有功,由于他是汉将,在民族恩怨深厚的时代背景下,康熙不得不着眼于朝廷大局,还是把他贬到冰天雪地长达11年之久。即使牺牲自己心爱的大臣,也要维护民族团结,这样的大局意识才使得大清帝国江山稳固。大局利益,在领导人眼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导人是协调各种资源的,统筹兼顾,运筹帷幄。
杰出的人必定有突出的亮点,正是这些突出的亮点成就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陈正华 人才经营管理专家、心境领导力创始人、上海韬人特创始人、浙江财经大学MBA教授,www.talent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