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得,多则惑

/陈正华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

 “少则得,多则惑”的哲学思想正在战略管理的精髓所在。为什么少了才能得呢?多了会迷惑呢?

 

在衣食住行上

在日常生活中,饭菜吃个七成饱,往往是对美食的享受;如果你吃多了还会好受吗?往往消化不了,变成脂肪堆积,会肥胖,随之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俗话说:肥胖是个筐,啥病都能装。

住房也是这个道理,庄子曰:“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过河不过满腹”。如果在上海拥有1-3套房子,是很好的享受,但如果有5套以上,每天也会有很多烦心事。今天这个房子不付房租,哪个房子退租了?还有一家物业投诉了等等。

而在行的方面,家里有两辆车是很好的享受,如果有五辆以上的汽车,也是挺烦心的一件事,车停在哪里都是问题。

 

在事业上

满清四大功臣之一曾国藩生下来就浑身长癣,这种病一旦发作,就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这导致他一不吃辣,二不喝酒,更重要的是不近女色。这让他的日常工作变的非常纯粹。虽然在周围人看来他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甚至招人讨厌,但是他“结硬寨打呆仗”的工作模式却很受人信赖,很多商人就是愿意和他合作,后来有人说他能成功,就是因为他的价值流动性强。价值流动性从哪来?专注于手头事务,结硬寨打呆仗!

在财富传承上也是这个道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传承的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家族精神、家族文化(故事)、家族的价值观。

下一代比你优秀,留钱给他有用吗?如果儿子是败家子,你留多少钱也是败掉。往往留钱害了下一代,让他们缺少事业的拼搏精神与斗志。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人生只有经历磨难,你的能力才会提升,才能成就更伟大的事业。

在事业上也同样能体会到:“少则得、多则惑”哲学智慧。

四十而不惑,不单单是不要迷惑,最重要的是不要受诱惑。人到四十岁时,往往会有点资历与水平,到时会有很多机会向你涌现出来,你看看:都是蛮好的。其实都是诱惑,都是陷阱,都是坑。

一位老板,他原来是从事医药化工生意,当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多朋友给他推荐未来的商业机会,有投资电子商务的、有合作搞连锁的等。但后来他告诉我们,那些生意都亏了钱或者关门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在那个行业不专业。等你建好团队,机会也就没有了。作为中小企业主还是要专注主业,打造品牌,注重科技研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的企业才有未来。

就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言:“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正所谓“知止而后有定”。

全球有2600多家隐形冠军,德国就独占到1300多家,为什么呢?就因为德国企业家特别专注,他们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就做一个产品,精益求精,从而打造出全球最好的产品。

斯蒂尔电动锯公司成立于1926年,三代人都在电动锯生意(在发展过程收购一家割草机公司),成为全球老大,每年有37亿欧元的产值。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猴子掰玉米》的寓言故事。小猴子一天去寻找食物,到了一块玉米地,看到很多的玉米,就掰了几个玉米抱回去,它走着走着发现一块西瓜地,就把玉米扔了,抱一个西瓜走,走了一段就看见一个野兔,感觉兔子肯定比西瓜好,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到后来兔子没有追上,天也黑了,只好一无收获回家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专一,不能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终究一事无成。在做事业上我们也要遵循:“少则得,多则惑 ”的自然大道。

 

在战略选择上

在战略选择上,我们也要遵循:“少则得,多则惑”。纵观目前全球比较大的企业,大部分都在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产品。比如:苹果公司、奔驰汽车、波音飞机、华为集团等。

宁波方太集团创建于1996年,23年来,方太始终专注于高端厨房领域,以“专业、高端、负责”的战略定位,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迈进,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也不寻求企业上市,注重研发创新,利用传统文化打造基业长青百年老店。

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可以说是计算机界的领导力量,96年它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有史以来第一次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震惊世界。将时间倒退十年,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信息革命中,它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由长期处于计算机产业的垄断者不情愿地成为落伍者。然而当新一任CEO郭士纳上台后情况发生巨变,他的第一招便是开源节流,果断裁掉一些冗余部门和毫无前途的项目,包括操作系统OS/2,之后IBM将用户定位在企业级,而放弃在终端市场与比尔盖茨的竞争。果然,IBM活了下来!直至今天,IBM依然是全球高端服务器最大的生产商。

有些企业家,特别企业上市之后,就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到处投资与自己主业没有关系的产业上,而没有把融到的钱投资到公司技术提升上、产品研发上面。最终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因乱投资而使主业受到影响,使企业陷入困境。

 

古代先贤思想总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便是它们诠释了人性中亘古不变的东西,例如老子讲:少则得,多则惑。寥寥数语,很好的解释了现代人焦虑的根源,首先希望太多,目标太多,以至于冲散了精力,碌碌终日而无所获,另外后半句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越追求的多,越困惑,而越困惑,就越是来者不拒,用人性七宗罪来说就是,由此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老子的办法是:少则得。但是,少根本就不是关注点,专注才是。再说一遍:真正的良药是专注!

 

总而言之,解决焦虑,最好的良药是专注。专注方能长久,让我们成为“少则得,多则惑”的践行者,勇攀人生事业的新高度!

 

(作者:陈正华 人才管理专家、领导力导师、上海韬人特创始人、浙江财经大学MBA教授,www.talent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