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

=行动结果
=本人(能力X 动力)X上级领导(领导力)/SMART目标
 
高绩效
=受支持的行动/清晰的目标
 

关于绩效到底如何解释,不同人有不同观点。
一、绩效与能力、动力及目标有关
最近做的几个项目都涉及到绩效管理。在项目初期沟通会上,从不同类型企业对绩效的观点着手,提出:国企常用“德能勤绩”,外企惯用“结果导向”,而民企则更加关注的忠诚度、能力和绩效。
基于这些分析,首先提出了常见的公式:
绩效=行为结果=能力动力
解释为,绩效是一种结果,与行为有关,行为实际上就是“正确的做事”,靠的是能力,即“能做什么”,而动力(如意愿、习惯、内驱力)则是“愿做什么”。
绩效与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目标是SMART清晰的,并付出与目标相一致的行为,即能力和动力的付出与目标相一致才有价值,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公式:
绩效=一致的行为/清晰的目标=(能力动力)/清晰的目标
在此,我便提出,为了确保“绩效”,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并让员工与经理对目标产生共识,达成一致意见,而绩效指标管理方式正是非常有效的设定绩效目标的方法。
二、绩效与意愿、工作习惯、内驱力三个层次的动力因素有关
最近跟客户聊起一个人力资源部的小姑娘。此人做事比较粗心,常常出错,在帮这位客户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表的时候,出现了不少错误,对他工作造成了一些影响,因而他对小姑娘很不满。
于是,我们讨论,到底小姑娘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也是采用常用公式“绩效=(能力X 动力)/清晰的目标”来分析。客户认为,小姑娘是工作意愿的问题,工作不认真,因此问题很多。可是我认为,她平时工作很积极,为了能够按时把数据表发给我,加班是家常便饭,而且从不抱怨,并且我给她指出的问题,都能悉心接受,我也很明显能看到她的变化。所以,我认为,她只是能力问题,因为不会工作,所以造成了绩效的问题。
后来,我总算琢磨出关键原因了,其实小姑娘动力上也有的,她的主要问题其实在于“工作习惯”。比如说我本人的工作习惯是:抓住重点工作项,在确保工作进度的情况下,要确保工作交付的质量。这也是我工作以来大多同事对我的评价,表明大部分人都比较认同我的工作习惯。同时这位同事的习惯,则更倾向于“质量”,为了保证质量,常常不能保证进度。继续深挖动力问题,原来小姑娘不喜欢与数字打交道,上学时就是不喜欢数学,专业是语言类毕业的,喜欢与人交流,让她做数字统计工作用她话来讲“其实我内心在排斥,看到数字我就晕”,看来小姑娘内心深处就不愿做数据类的工作,内驱所挫,哪里来的成就感、存在感来维持高的内驱力呢?
因此,我想到了新的关于“绩效”的公式:
绩效=(能力 意愿 工作习惯内驱力/清晰的目标
只有三者同时做好,绩效作为结果才会好,任何一项有问题,都可能造成绩效的下降。
三、绩效虽与领导有关,却应摒弃与领导的关系
回想自己过去十几年的工作经历,的确很容易受到领导的领导方式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因此,又想到了新的公式:
绩效=(能力 动力)领导 清晰的目标
在医药企业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意愿很好,工作习惯一直都比较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因而受到了老板的青睐和重视,发展非常顺利。在后来职场上,无论在与直接上司,还是与老板,在领导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尤其是领导风格和价值观的不一致性,同时也深深地感觉到不如在医药企业时期受到重视,甚至感觉到浑身不自在、煎熬地度过一个个工作日,因而,很难维持并突破自己预期的绩效目标。这也是我的绩效与领导密切相关的证明。
事实上员工离职大多的直接原因与上级领导有关,这是职场人士都会碰到的,在此多作些分析。面对上级领导的领导力缺乏的问题或者与上级领导的冲突的问题,我们要想,自己还年轻,工作并不是为公司老板、为领导,如果总是领导好、自己就积极,领导不好、自己便开始消极,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有任何成就,工作应该是为自己,无论在什么公司,做什么职位,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只要你拿了这份工资,没离开这家公司,该做的都得去做,意愿强要做,不情愿还是要做,升职加薪要做,不升职加薪也要做,做的不好,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更会对自己长期发展造成影响,严重的话,甚至影响工作习惯,所以,如果总是被领导左右,必然很难保持长期的、良好的绩效。
因此,绩效虽然跟领导有关系,可是一定要淡化领导的因素,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假设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正确的),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保持甚至提高意愿,并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习惯,长期而言,一定会有好的职业发展,如果绩效好,在不断提高,领导却始终不重视,那只能说明是他的问题,这样的话,即使自己要离开,也是满怀自信的离开,无愧于任何人,更无愧于自己,并且,也可以让领导感到自己的有眼无珠!
所以,如果“领导”有问题,这时候,要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要从能力、意愿、工作习惯上来提高、保持更好的绩效才是上策。
(作者:陈正华   人才经营管理专家、心境领导力创始人、上海韬人特创始人、浙江财经大学MBA教授,www.talent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