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2020年企业管理应聚焦于如下7大关键任务
文/陈正华
在2019年开始的时候,有一句很流行的话:2019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是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现在看来,这句话还要继续讲下去。
但是市场真的不行了吗?当然不是,市场的波动性永远存在,只不过现在更剧烈一些。然而中国依然是有活力、有成长性、有机会的大市场。只是,并不意味所有企业都有机会,也并不意味着再有太多顺势而为的机会。
最近几年来,GDP增速的持续下降,引起各种担忧。然而,从企业微观的经营层面看,我们认为还有很多的事情想做、可做、能做、该做、值得做。这就是机会,我们称之管理红利、组织红利。
面对新的一年,作为企业经营团队的核心成员--老板及核心高管,应该聚焦于有哪些关键任务呢?
1、战略态势,洞察和驾驭
战略态势如发展之总纲,纲举则目张。要洞察企业在2020年的战略态势是什么?是稳中求进?还是激进开拓?还是收缩精减?还是以哪个为主哪个为辅的态势组合?
2、关键任务,目标共识和追踪过程
接下来就是要明确关键任务,聚焦于关键任务上,用关键任务去聚焦客户、聚焦产品、聚焦运营,明确公司级关键任务、部门级关键任务,并将这些关键任务具体落实到责任人,责任人接过各自的关键任务后,责任人要把每一个关键任务分解成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一定要符合SMART原则,上下级达成共识,责任人负责执行,主动推进,主动反馈,特别是在关键节点上尤其如此,在关键节点上上级要负起追踪、反馈、辅导的责任,形成PDCA。
3、现金流,紧盯、开源和节流
抓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管理永恒的主题。在形势好的时候,有收入就有利润,但是在“寒冬”时期,市场竞争变化、环境资源变化,导致很多企业资金紧张,现金流遇到严峻的考验。
这种情况下,如何“抓”现金流?
从财务的角度,现金流主要分为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
企业重点是要抓住经营性现金流,主要有现金收入、应付帐款、成本费用以及库存等。
第一,现金流最主要增量来源于净利润。收入一定要尽可能增加,成本一定要尽可能控制,这样才能通过“剪刀差”来改善盈利。
第二,收入上一定要控制并尽可能减少应收帐款。为什么有的企业增长看上去也不错、账面利润可观,但是却在出现风险的时候现金入不敷出,突然间举步维艰?
因此,一定要严控应收,对已经出现的应收帐款,要分类清理、明确责任人、设定工作表进行认真管理;对已逾期的应收帐款,必须明确责任部门与责任人,有必要时用法律手段进行严格催收,原则上不能有怕得罪客户、丢了生意的幻想;同时要修订有关的合作条款,根据企业自身的现金流水平、资金实力,注意对项目、帐期进行控制,接不了的单就不要接,宁愿少做也不能增加应收。
第三,控制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节省是最直接改善利润、增加现金流的做法,但是只能“慢工出细活”。
企业内部通过对各种成本、费用项的分析,不断加强成本率、费用率的控制,不断缓解经营压力。成本率如果持续下降,哪怕每年下降0.1个点,因为存在累进的乘法效应,持续下来,就能够很好地改善盈利。比如人工成本率,每年哪怕下降0.2个点,大约4年就能下降1个点,实际上给净利润的贡献的就是一个点。
第四,重视库存管理。库存往往是运营管理的万恶之源。这个库存,不能只从资产属性上定义,更要从影响经营的角度上定义。不只是自身的库存,还包括经销商的库存(哪怕是经销商买断的货物),甚至上游的库存(哪怕是下单才计数、由供应商负责的库存)。
必须对现有的库存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必须找到影响库存的核心原因,必须想尽办法加快库存周转,并从严设定“存销比”、“动销比”的红线来提升周转率。在这方面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宁愿不生产,也不能生产出来变成库存。
4、通过+-加法减法,把企业做精做强
+-加法减法做企业,目的是把企业做精做强,应聚焦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上即卓越运营,着力去梳理流程,一般企业主要流程就那么15个左右(如华为流程管理),在基于自身业务的前提下,一个一个花心思去梳理、去优化、去简化,反复去推敲流程,定制表单,积累数据,规范化做事的每个步骤、每个动作,提高良品率、提高效率、降低浪费,真正进入科学管理阶段。目前大部分企业没有做到,落后于西方倡导的科学管理应有100多年。
5、通过×÷乘法除法,把企业做强做大
×÷乘法除法做企业,目的是把企业做强做大,应聚焦于企业经营管理上即产品领先和客户亲密,首先是进一步巩固目标市场的存量优化和增量增加,拓展关联新市场,提升客户亲密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另外,要明确产品组合,产品组合是沟通市场经营与企业运营的桥梁,做实核心产品,研发和培育新产品,这样的产品组合一定是定位清晰、价值独特,形成产品梯队,符合业务相关性延伸,即坦克式推进,稳健、凶狠的增长。切勿远离“业务相关性延伸”,切勿纵向保守、横向过激,远离企业“死亡陷井”。
6、组织管理,精减高效
结构跟随战略!减层级、减部门、减干部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有一个著名的“N-1”用人之道:即公司雇用的员工人数,绝对要少于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人数(相当于至少要比核定的编制少一个)。从表面看,该公式平淡、肤浅,实际上却真正令人拍案叫绝。
在我们的观察中,很多企业组织机构臃肿、人员冗余,往往是企业的组织管理是比较随意的,随着公司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多、部门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多、干部也就越来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首先是精简层级。管理层级不能随意设,每设一个层级意味着在战略与经营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如果不是,就应该撤掉!减层级是最有效的降费用、提效率、改变官僚作风的重要手段,也是减部门、减干部的前提动作。
其次是减部门。不只是减费用,还包括减山头、破部门墙,加快对市场与客户的响应,也是减干部的重要前提。
第三是减干部。
一是很多时候,中国企业里出现的干部,往往是用于封赏过去的功劳而不是基于未来的战略性任务,一旦战略性的任务少了,干部的数量也应该下降;
二是干部的淘汰才能更大地激活战斗力,减干部不是简单粗暴地减,是基于业绩、结果、能力而减,通过淘汰,让干部更具有压力与动力。
不拆庙,赶不走和尚。砍掉机构、合并部门、减少层级,大部制、扁平化,可以直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
7、人才管理,精兵强将
环境波动的时代,很多企业发现,一旦遇到挑战,可用之人并不多,人才难找、人才难留、人才难用,人才问题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老板应如何应对?
一是做好人才盘点。根据能力业绩维度,企业内至上而下要像做资产盘点一样做一次人才盘点。
在这个盘点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到“找两头、带中间”,找出特别好的和特别差的。对优秀的人才,要思考如何在2020年度给予更多的关键任务、资源支持与权利激励?对比较差的人员要相好如何进行调整?甚至直接进行淘汰?通过这些不含糊的做法,带动中间层:要么向上、要么走人。
二是紧密关注5-8位核心团队人才。非常时期,要特别关注一些核心团队人员的表现,老板们要特别关注如核心业务负责人、利润中心负责人、关键职能负责人、核心产品线或核心区域的负责人等关键人员,及时沟通、关注,给予资源支持、加大激励等等,必要时老板也可以考虑主抓一两个重点利润区,确保基础板块不出问题。
三是自己带班做高潜人员的培养。根据企业规模,可以组建约20-30左右的高潜人才班(建议对象以中层干部或后备中层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老板直接当班主任,真正花时间与学员们在一起,也不必按照传统的讲师上课的培训模式,而是针对现实经营中的问题组织进行小组式课题研讨,可以引进一些辅导式、教练式、启发式的方法。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激励一批年轻的高潜力人才让他们觉得有机会被尊重,为变革与转型时期做好人才识别与储备。我们都说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时间、精力不到,怎么样叫重视?
最后,做下总结。只有聚焦工作重心,才能出工作成果,这点应从老板做起。企业是经济组织,其存在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赚钱,不赚钱的企业就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并且一定是没有承担好自己应有的角色。老板应倡导绩效导向的积极文化,为任务担当点赞、为过程努力鼓掌、但只为成果买单。
(陈正华 人才管理专家、领导力导师、上海韬人特创始人CEO、浙江财经大学MBA教授,www.talent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