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文/陈正华

 
 
在长期的企业组织变革的实践活动中,西方管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些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派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观点,提出了8条指导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管理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和明确性原则;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15条基本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分级原则、授权原则、职责的绝对性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权等级原则、分工原则、职能明确性原则、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原则、平衡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便于领导原则。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的变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设计原则,现可以归纳如下:
一、任务与目标原则
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即企业任务、目标同组织结构之间是目的同手段的关系;衡量组织结构设计的优劣,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企业任务、目标作为最终的标准。从这一原则出发,当企业的任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时,组织结构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任务、目标变化的需要。又如,进行企业机构改革,必须明确要从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出发,该增则增,该减则减,避免单纯地把精简机构作为改革的目的。如果你公司没有战略或者不理解何为战略,包括对经营目标的理解也是如此,那么常常就是反复折腾组织结构,拆了装,装了拆,最后折腾的还是老板你自己。如果存在这种反复折腾组织的现状,要认真反思下“我公司的战略真的清楚吗?”
 
二、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部门,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各专业部门只有加强协作与配合,才能保证各项专业管理的顺利开展,达到组织的整体目标。贯彻这一原则,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主要的措施有:
(1)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分别由各副总经理(总监、部长等)负责管辖。
(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
(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
大分工大协作是千百年来组织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从组织发展大历史来看责任中心组织要比阿米巴组织更科学合理。
 
三、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由于受个人精力、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一名领导人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件的影响。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领导人的管理幅度应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由于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级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这一原则要求在确定企业的管理层级时,必须考虑到有效管理幅度的制约。因此,有效管理幅度也是决定企业管理层级的一个基本因素。普遍适用的管理幅度:每一个上级领导人所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5~6人。科学的管理层级:以CEO/总经理为原点向下看控制在5个层级以内为佳。
 
四、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组织设计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两者不可偏废。集权是大协作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而分权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分权是大分工的客观要求,合理分权有利于公司运营重心下移,有利于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决策,也有利于上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抓重大问题。因此,集权与分权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企业在确定内部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要求等。
如果你的公司是创业创新型的,分权更有利于激励创新活力;如果你的公司是成熟平稳型的,集权更有利于成本费用和风险的控制。
 
五、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要求组织设计时,既要保证组织在外部环境和企业任务发生变化时,能够继续有序地正常运转;同时又要保证组织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变更,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为此,需要在组织中建立明确的指挥系统、责权关系及规章制度;同时又要求选用一些具有较好适应性的组织形式和措施,使组织在变动的环境中,具有一种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组织稳定性是对外的适用和内部做事的规范,组织适应能力和做事规范能力培养都需要在事上历练及时间上的沉淀,一般来说2-3年培养会有一个层次上的提升,但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这样的定力,几个月就来一次组织结构大颠覆,合分分合,扁平垂直垂直扁平,觉得郡县制挺好,也觉联邦制挺好的,总之变来变去,太折腾了,内部组织运行能力无法沉淀来,结果一个字“乱”。